“新質生產力”首次寫入2024年《政府工作報告》,成為今年全國兩會最受矚目的焦點。自帶“創新”光環,閃耀著“高科技、高效能、高質量”光芒的新質生產力究竟如何破題又該怎樣開局?
來自中國航天科工的多位全國人大代表結合工作實際給出了他們的“解題”思路
培養數字化高端人才
“誰來創造新質生產力,誰來掌握新質生產資料?”這是全國人大代表、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科技委委員路紅波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。
路紅波表示,他所在的三院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,其中就有瞄向新質生產力的數字化研發和智能制造能力提升。一個現實問題是,數字化轉型必須有一支強有力、高水平的數字化工程隊伍來支撐。
“這是高端人才,需要各方聯合培養?!彼ㄗh,建立國內科研院所、高校和企業聯合人才培養機制,形成數字化“產、學、研、用”綜合實踐應用平臺、人才實訓基地等,從供需兩側共同培養數字化高端復合人才。
開展原創性顛覆性創新
“科技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‘主引擎’,是實現生產力質的躍升的關鍵?!比珖舜蟠?,航天三江所屬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、總工程師閆大鵬說,發展新質生產力,必須加強科技創新,特別是原創性、顛覆性科技創新,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,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。
近年來,光谷在光通信、激光、存儲芯片等部分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、產業規模都居世界前列,已集聚近300家知名激光企業,國內市場占有率連續11年超過50%。2023年,銳科激光成功研制出國內首臺120kW超高功率光纖激光器,采用新一代高功率合束器,在泵浦效率、信號插損和光束質量上都實現了全面突破,產品可靠性大幅提升。
閆大鵬表示,下一步,銳科激光將搶抓發展機遇,持續深化技術創新,優化創新模式,充分發揮激光行業領軍企業的原創技術策源地作用,協同激光領域各企業持續創新打造“追光”產業鏈,助推中國激光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。
給予科普教育更多保障
全國人大代表,航天建設總經理、副董事長竇曉玉表示,“新質生產力”首先要從“新”和“質”兩個角度來理解。顧名思義,“新”是創新,“質”是品質,要以新技術催生更高品質的新產品新服務,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模式新動能,最終實現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,乃至催生新產業。
竇曉玉認為,在人類文明正在經歷人工智能大爆發的今天,不僅高科技產業要發展新質生產力,所有傳統產業概莫能外,必須向新業態深度轉型實現新升級。“航天的研發實驗生產基地建在哪里,我們建設集團就要‘糧草先行’到哪里,航天建筑需要什么樣的功能,我們就應該具備匹配這種功能的設計建造核心能力?!?/span>
此外,圍繞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“堅持教育強國,科技強國,人才強國建設一體統籌推進,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部署實施”,竇曉玉建議,從國家到地方、從政府到企事業單位,在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的同時,對于科普教育應給予更多的政策和資源保障。
“作為航天人,我們責無旁貸,希望與社會各界合作,以新質生產力打造航天科普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,推動航天科技與文化教育產業深度融合,從娃娃抓起,弘揚航天精神,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精神,夯實國家未來之基?!备]曉玉說。
圍繞補鏈強鏈加速布局
全國人大代表,航天江南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鮑斌表示,“目前,航天江南正把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,全力以赴加快布局和發展,圍繞產業補鏈、強鏈,積極打造富有航天特質的工業基礎件產業集群?!?/span>
近年來,航天江南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驅動和特種機器人為總成牽引產業,以高端電連接器、精密傳感器、特種電池、精密齒輪、精密微特電機為重點支柱產業,培育發展N個新興輻射產業的“2+5+N”產業格局;同時通過新增27條智能產線,搬遷改造23條產線,建設一批智能制造示范線,形成集群效應,實現產能提升200%以上、生產效率提高100%以上、自動化率達到70%以上。
“要敏銳把握機遇,聚焦科技創新改革的核心競爭力提升,圍繞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、‘卡脖子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、前沿性顛覆性原創技術研究,不斷加大研發投入,大力推進科技攻關?!滨U斌說。